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22
编号:13636476
针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2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防范意识。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4年6月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应用克拉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及附件反应(38.2%)、泌尿系统反应(19.1%)、胃肠道反应(16.1%)、过敏(14.7%)等;应用阿奇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48.7%)、胃肠道反应(27.6%)、肝胆损伤(10.5%)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男女性别上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12~60岁年龄段,且静脉注射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时,均有不良反应发生,集中在过敏、皮肤炎症、胃肠道反应等多个症状系统。用药时要关注患者的年龄,采用合理的给药途径,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3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2.079

    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由于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高的血药浓度,所以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感染治疗,表现出良好的效果[1]。尽管如此,这些药物自身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加上滥用现象的增多,致使近年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提高[2]。为此,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4年6月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克拉霉素不良反应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6~71岁,平均(40.5±2.1)岁;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8~75岁,平均(42.0±1.8)岁。要求患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未采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方案,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用药密切相关,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1.2 方法

    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类型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

    经分析可知,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年龄分布比较

    经分析可知,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患者12~6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表现

    分析可知,应用克拉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及附件反应、泌尿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等,应用阿奇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胃肠道反应、肝胆损伤等,详见表3。

    2.4 给药途径

    经分析可知,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患者静脉注射发生不良反应较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克拉霉素目前生产的剂型有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缓释片、注射剂、干混悬剂等,主要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细胞核糖体50 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达到杀菌作用[3]。该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等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抗菌活性也很强。克拉霉素能够在胃酸中稳定吸收,迅速分布到身体各处的组织和体液,尤其在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4]。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需要2~3 d达到峰值,5 d后会随着尿液排出。

    本次研究中,克拉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皮肤及附件反应,占38.2%,主要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等;(2)泌尿系统损伤,占19.1%,主要包括肾脏损害、尿频、血尿、蛋白尿等;(3)胃肠道反应,占16.1%,主要包括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4)过敏反应,占14.7%,主要包括心悸、胸闷等;(5)肝功能异常,占5.9%,主要是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变。除此之外,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各占2.9%。

    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也是和敏感微生物的核糖体相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阿奇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沙眼衣原体等效果良好[5]。该药物口服后能够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7%,达到峰值时间为2.5 h,可广泛分布在体内,在组织内的浓度能够达到血液浓度的10~100倍。给药后72 h内,会随尿液排出。该药物在最初使用时,由于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后来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相关数据显示达到12%[6]。

    本次研究中,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过敏反应,占48.7%,主要包括皮肤炎症、荨麻疹、关节疼痛、支气管痉挛等;(2)胃肠道反应,占27.6%,主要包括胃炎、肠胃胀气、消化不良等;(3)肝胆损伤,占10.5%,主要包括肝炎、黄疸、肝功能衰竭等;(4)泌尿系统损伤,占5.3%,主要包括肾功能衰竭、血尿、尿潴留等。除此之外,还会导致造血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血液系统损伤等。

    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和哺乳女性,心肝肾功能低下者都要谨慎使用。而且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7]。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时,均有不良反应发生,集中在过敏、皮肤炎症、胃肠道反应等多个系统。用药时要关注患者的年龄,采用合理的给药途径,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跃,施玲玲.国内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8):590-595.

    [2]王家满,韩琼.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92-93.

    [3]莫灿强,陈慧敏,姚永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5(5):175-176.

    [4]海鸥.某院近十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4,13(2):158-162.

    [5]王迎春,周学琴.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20(1):73-75.

    [6]宋培仙,袁丽芳.门诊静滴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2,9(2):116.

    [7]魏锦绣,张虹云.32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52-55.

    (收稿日期:2015-04-25)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姜玉树)